
老师们、同学们:
七月的校园,骊歌轻扬、桃李芬芳。今天,我的心情和天气一样火热,大家相聚在此,隆重举行2025届毕业典礼,共同见证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,开启人生新的征程。在此,我谨代表学校,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全体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!向辛勤培育同学们的老师们、悉心呵护同学们成长的家长们,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同学们的朋友们,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!
同学们,三年的时光,你们看到了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。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GDP连续十五年位居全球第二,重大科技项目捷报频传,从“嫦娥”揽月,到“天问”探火,从“地壳一号”挺近地球深处,到“复兴号”跑出全球最快运营时速,一项项重大工程、一次次刷新自主创新的进度条。三年奋进,中国以“量的合理增长”与“质的有效提升”书写了新时代的硬核答卷。
同学们,三年的征途,你们见证了学校改革创新的阶段成果。三年中,学校成功入选省级双高建设序列,不断刷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、技能大赛、职规大赛等标志性成果,在全国1400多所高职高专综合实力排名中,学校综合实力上升到255位,择校排名位列全国第44位,升学率位列全国第16位,就业质量位列全国第34位。三年同行,我们一起为“高水平财经高职院校”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同学们,三年的拼搏,你们镌刻了一幅青春斑斓的美丽画卷。你们在智慧教室中汲取知识,在实训中心锤炼技能,在“秦岭工坊”中感受中外文化碰撞,在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中传递温暖与关怀。通过你们的拼搏和努力,你们当中有梁婷婷等1369名同学通过专升本考试,有任泽悦等32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,有苗雨等310名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,还有张武云等114名同学参军入伍。三年大学,你们在拼搏和奋斗中,成就了更好的自己。
同学们,毕业是一段学习的结束,更是新征程的起点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作为校长,我想向大家提出三点希望,与同学们共勉。
一、坚守“技能报国”的初心,做脚踏实地的“实干家”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”。职业教育,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。同学们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,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,具备了投身社会、报效国家的能力。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工作中,始终坚守“技能报国”的初心,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。
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没有捷径可走,唯有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。也希望同学们立足岗位,脚踏实地,从点滴做起,从基础做起,以严谨的态度、精湛的技艺,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。
二、坚守“终身学习”的理念,做人生道路的“追光者”
当今时代,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。终身学习,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同学们,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,而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。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,对学习的热情,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终身追求。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,要善于学习,学会在实践中学习,在工作中积累经验,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;学会向他人学习,虚心请教,博采众长,不断完善自己;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拓宽学习渠道,提高学习效率。勇于挑战自我,不断追求卓越,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境界,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三、坚守“感恩之心”的情怀,做文明社会的“传递者”
“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感恩,是一种美德,是一种修养,更是一种责任。同学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,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,老师的教导之恩,同学的帮助之恩,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。希望你们始终心怀感恩,铭记那些在成长道路上给予过自己帮助和支持的人,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恩情。感恩,不仅是对他人的回报,更是对社会的责任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做一个有道德、有良知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。要关心他人,关爱社会,积极参与公益活动,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,传递温暖,传递正能量,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同学们,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”毕业的钟声已经敲响,你们即将告别母校,奔赴各自的人生舞台。母校将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,是你们温暖的港湾。无论你们走到哪里,无论你们从事何种职业,母校都将时刻关注着你们的成长和进步,为你们的每一次成功而欢呼,为你们的每一次挫折而牵挂。希望你们常回母校看看,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你们的喜悦,倾诉你们的烦恼。
最后,衷心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,一帆风顺!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!
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