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9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,希望广大教师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”。我认真思考,认真学习。试着从什么是教育的思考中追寻教育家精神。古往今来,学者们对教育有不同的注解,但大同小异,《说文解字》中对教育的解释是,“教者,上所施下所效也;育者,养子使做善也”。这里的善,指的是做擅长的事。教育,就是上施下效,就是取长补短。而能把上施下效,取长补短做到极致,对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优秀教育工作者就是教育家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“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”之内涵,在这六个要求中,我将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躬耕态度、仁爱之心、弘道追求理解为对行为示范更加详细、更加高层的解读,而育人智慧则是对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提出了要求。从传统文化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阐释,我们可以看到,中国历来都把“行为示范、因材施教”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。
数字商务学院作为省级师德示范团队,也经常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讨论,在当下,我们如何才能做一个好老师,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。当下,除了标志性成果,其实一个好教师的工作质量很难量化;当下,单招带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下滑和差异不断增大的问题日益凸显。当优秀的英语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,部分学生津津有味,部分学生却听不懂,当数学老师卖力的从X讲到Y,部分学生思维活跃,部分学生却一脸茫然。当下的环境对教师行为示范、因材施教的力度提出了挑战和要求。
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,人会根据自己所面临对象的标准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标准。于是,当学生素质下降时,出现了一种现象,那就是教师会不自觉降低了个人行为标准。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点在践行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在落实。这种践行和落实要实实在在体现在不降标准、不降课改标准、不降个人行为标准,始终如一的秉持敬业精神,严谨治学,精心备课,认真授课,不因学生素质的下滑而降低自己的专业素养、或者改变自己敬业的态度。
同时,教育家精神要求我们因材施教,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,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。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,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、兴趣爱好和社会适应能力,从每一个学生身上挖掘优势,扬长避短,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。最大限度的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动态,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、做文章,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,那就是对教育家精神最好的践行。
教育家精神是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的,很难量化,但它在每一个人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里,在全身心地对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的投入中。
教育家精神需要与时俱进。尤其在数字工具广泛使用在产业和教育领域的背景下,我们要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中的应用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打破时空的限制,让教育资源更加广泛地传播,为学生开启更加广阔的知识大门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让他们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立足的本领。
教育家精神要求我们不断推动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,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,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技能,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。
作为省级师德示范团队,数字商务学院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团队,以教育家精神来约束和鞭策团队发展,不断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,行为示范,因材施教,与时俱进,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,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主阵地,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践行者,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。